在外工作的徐先生,最近回了趟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铁炉村的老家,村里的变化让他有点认不出来了:老宅后堆了几年的垃圾不见了,村里大街小巷干干净净,以前经常在村里飘来荡去的塑料袋也没了踪影……
最近几天塞林木,记者随机采访了建安区五女店、张潘、陈曹几个乡镇的8个村庄,转大街、看背街,村里一概干净整洁,有点让人不敢相信。
垃圾围村是长期困扰农村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这些村里的垃圾去哪儿了好一朵小兰花?
村里垃圾不见了
5月13日上午,五女店镇苗店村,街道上洒过水不久,一眼望去韩以烈,见不到一处垃圾。村部前面的小游园里冬青吐翠,曲径通幽,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这里休闲。
54岁的陈山领,已在村里担任了9年的村委会主任、7年的党支部书记。他指着前面的游园介绍说杜勤兰,这里曾经是一处废坑塘,经常是垃圾满坑,蚊蝇乱飞李南征,既不卫生,又影响村里的形象。经过整治,垃圾坑变成了村里的小游园,心病没了,成了“脸面”。
苗店村是建安区人居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,村里干净了,环境变美了,人到了一个特别干净有序的环境,大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,乡风也文明了。路上有张纸片,很快被村民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。一位村民自豪地说:“我们村比有些城市都干净。”
建安区创建办副主任王建民介绍说,一年来,建安区强力推进乡村清洁“百日攻坚”和美丽乡村建设,针对垃圾围村、边沟垃圾遍布、村内卫生死角、废旧坑塘垃圾堆积、历史形成的垃圾山等工作难点,逐乡逐镇列出问题清单,逐村制定整治方案,为集中整治行动见实效奠定了基础。持续清洁环境、完善设施、改荒成园、凸显特色梁耀莲,打造了魅力彰显的乡村环境。
在如今的建安区农村,这样的游园要成“标配”了。图为建安区五女店镇苗店村的游园。
与垃圾打交道的“牛人”
在五女店镇茶庵李村村口,记者见到了深圳龙澄环保公司许昌基地经理胡凤奇,一位操着南方口音普通话的“外乡人”。
这位在湖北和云南当了近20年中学校长的“外乡人”,如今却乐呵呵地整天与垃圾打交道。
胡凤奇指着村头垃圾压缩中转站内的8个深埋桶,给记者讲起了垃圾处理的流程。深埋桶是公司的专利,占地面积小,省水电省人工,有了这种专利狗洞打一字,村里可彻底告别滋生蚊蝇的垃圾池南京六合。
垃圾从农户家出来,被倒进按标准配置的垃圾桶,公司的收集车把垃圾统一倾倒进地埋桶,吊桶车再把地埋桶里垃圾倒进车内自动压缩,然后送到区内的热电厂焚烧。至此,村里的垃圾走出了一段“垃圾不落地、无害化处理”的路程。
据介绍,深圳龙澄环保公司和森源环保科技公司,是在去年建安区政府招标中中标的两家公司。区政府投入4300万元李根镐,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两家企业,乡村垃圾处理工作变区、乡、村三个主体为专业公司一个主体任柏儒。“牛人”干“牛事”,政府只操心监督考核。
记者采访时,正碰上龙澄公司建设自动管理系统。LED屏已经装好,控制系统正在安装。整个系统上马后,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里,通过大型LED屏,就可以了解和指挥垃圾处理工作。
从净起来走向美起来
张潘镇城角徐村是个有历史的村庄,三国名将徐晃就埋骨于此。村党支部书记徐玉森专门领着记者在村里绕了个大圈,走了迎宾路、致富路等村道,看了七八个坑塘,有的有水洪门三柱香,有的干着,但一律干干净净。“这个塘里今年养了对虾洪宝莲,过几个月就能见到效益了东亚票务。”他指着村部前边、装着护栏的坑塘说。
“这里以前可不是这样。”建安区政府干部卢丰余介绍,以前农村垃圾一股脑儿堆在荒坑和荒沟里,来检查了就盖层黄土,区领导斥之为“垃圾摞垃圾现象”,王志千这次经过整治,变得干干净净,建安区出现了一批绿地、广场。
谈到人居环境治理的感受,建安区区长马浩脱口而出8个字:科学决策,扎实推进。
市场化运作加上区、乡(镇)、群众三个层级考核监督,红头文件、微信“朋友圈”通报地狱学园,与区里“真金白银”的奖惩政策,形成了一套“组合拳”,让辖区村庄初步形成了净起来的长效机制夏天夏星星辰。
垃圾有了出路,派上了用场。区里净起来了,绿起来了,但离美起来还有差距。
记者采访时,建安区派到浙江安吉、湖北十堰考察的干部刚刚返回。这次考察,也是区里为布局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、让农村真正美起来取经。
记者手记
反映农村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,有许多可供选择的角度,但直觉促使我选择了农村“垃圾”这个主题。
欧洲有句谚语: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。到处飘飞的白色垃圾,也是破坏农村形象、毁灭乡愁的“祸首”之一。通过垃圾这一视角,同样能反映乡村的苦恼、尴尬和今天的巨变。
仓廪实而知礼节。记者在许昌市建安区农村采访时发现,农村人居环境有了可喜变化。这背后,是地方财力强大的支持,仅2017年,建安区财政就付出了4000多万元“真金白银”。这里垃圾不落地、无害化处理废妾惹桃花,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也是城市反哺乡村的结果。
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,反过来又推动了乡风文明的发展。负责垃圾处理的管理者非常高兴,他们发现,群众越自觉,环境的维护成本越低。围绕垃圾处理,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、留守的农村、记忆中的故园。农村要留得住乡愁,垃圾处理是一个必须过的关口。
来源:河南日报
编辑:许昌融媒 杨晨艺